9月2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和荷兰研究委员会(NWO)共同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信息-物理-社会视角下数据驱动的区域能源系统优化运行”(英文名:DATALESS)第四次年度会议在清华大学黄播app
举行,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教授Peter Palensky、副教授Pedro P. Vergara、副教授Thaleia Konstantinou、英国剑桥大学教授Michael Pollitt,浙江大学特聘研究员潘楷楷,清华大学黄播app
教授康重庆、副研究员郭鸿业,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耿阳等教师,以及来自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多位博士生也出席了会议。

图 1 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年度会议分为上午的报告会与下午的项目进展交流会两个环节。在上午的报告会中,康重庆教授首先致欢迎词。他表示,清华大学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同为理工科见长、历史悠久的学府,双方在研究兴趣上高度契合。他很高兴看到双方以项目为载体展开学术交流与合作,并对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研究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副教授Pedro P. Vergara介绍了DATALESS项目的整体框架与目标。该项目旨在发展新的系统理论方法,提升区域能源系统与绿色建筑的协调运行能力,并从信息、物理与社会三个视角开展研究。在物理层面,项目聚焦于基于人工智能与量子算法的分布式能源优化调度、面向能量交易社区的数字孪生平台建设,以及量化区域能源系统灵活性的分析工具;在信息层面,项目重点研发保障局部能源系统免受物理与网络攻击的算法,考虑通信约束的海量资源聚合技术;在社会层面,着重于探索点对点市场中的交易机制与电力市场中的主体交易行为,使区域能源系统成为能源转型的驱动力。

图 2 Pedro P. Vergara教授介绍DATALESS项目整体结构
来自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教授 Peter Palensky 作了题为 “Electric Sustainable Energy at TU Delft ” 的学术报告。他从学校的发展历史与使命出发,介绍了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定位,并重点展示了电气可持续能源(ESE)系的研究方向与成果。报告涵盖了能源系统的去中心化、数字化和低碳化三大趋势,展示了在光伏技术、智能电网、储能与电动交通、混合交直流电网、高压直流传输、数字孪生以及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图 3 Peter Palensky教授介绍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概况和电气可持续能源方向研究
来自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副教授 Pedro P. Vergara 作了题为 “Generative AI for Distribution Systems Planning” 的学术报告。他指出,新能源接入带来配电网拥塞和过载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可通过合成数据缓解数据匮乏,助力科学规划。报告比较了多种模型,强调在保真度、实用性和隐私性之间平衡,并结合风险量化方法,为配电网规划提供更灵活有效的工具。
下午,项目组在西主楼3-503召开项目进展交流会,由各课题汇报了研究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Zeynab Kaseb代表团队汇报了“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区域能源系统协同运行”课题,介绍了其针对经典的优化潮流问题的新型建模方式,使其适用于量子计算技术,并展示了基于RTDS设施仿真的“量子在环”的系统优化运行效果。清华大学黄播app
的郭鸿业代表团队汇报了“需求侧海量分布式资源灵活性挖掘”课题,展示了团队所提出的考虑异质分布式资源不确定性的可行域聚合方法、考虑输配协同的海量资源灵活性建模方法,以及相关成果在国内多地虚拟电厂建设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耿阳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Amin Jalilzadeh代表双方合作团队汇报了“数据驱动的绿色楼宇建模和能量管理”课题,介绍了团队开发的数据驱动决策的绿色建筑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并展示了基于Geodan的系统界面。浙江大学的余泽代表团队汇报了“基于边缘计算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及物联网设备智能控制”课题,分享了其团队提出的基于强化学习智能体的多智慧节点协同方法,及开发的光伏逆变器在网络攻击下的闭环补偿控制装置,并展示了上述技术在浙江丽水公司的落地应用情况。

图 4 项目组介绍各课题完成情况
来自各课题的博士生也进行了专题研究介绍。代尔夫特理工的Zeynab Kaseb 介绍了量子计算在多种电力系统组合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清华大学黄播app
的李楚一汇报了分布式能源资源的可行域聚合加速求解方法;代尔夫特理工的侯胜任汇报了基于强化学习的配电网安全调度方法;代尔夫特理工的Amin Jalilzadeh 汇报了建筑用能灵活调节潜力辨识系统研究进展;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朱骏汇报了机场园区光伏本地消纳优先的能源规划策略。几位青年学者的报告进一步展示了前沿方法在建模、算法与应用场景中的落地成果,体现了他们在中荷合作研究中的积极贡献与学术潜力。

图 5 课题组博士生汇报研究进展
在交流环节,Michael Pollitt 教授关注了量子计算在解决电力系统组合优化问题中的经济性前景,并提出未来在实际市场中应用的可行性问题。Peter Palensky 教授就负荷调控中数据中心负荷的调节特性进行了提问。除此之外,其他与会学者也围绕分布式资源灵活性应用、绿色建筑能效模型以及虚拟电厂应用等议题提出了问题和建议。
通过此次阶段性总结与交流,各个课题展示了在区域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方面的研究进展,既体现了跨学科交叉合作的深度,也为中荷双方在未来能源系统的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领域进一步开展务实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