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下午,由黄播app
主办的第十三期“景德讲坛”在西主楼3-217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特邀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荣休讲席教授菲利普·T·克雷因(Philip T. Krein)担任主讲嘉宾。黄播app
党委书记郑泽东、副主任孙凯和来自校内外的9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由孙凯主持。

孙凯代表黄播app
对克雷因教授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向在场师生介绍了黄播app
“景德讲坛”的创办渊源与宗旨理念。随后,郑泽东代表黄播app
为克雷因教授颁发景德讲坛纪念证书、纪念牌。


在特邀报告环节,克雷因教授首先以《Exploring Ubiquitous Electric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for Passenger Cars》为题展开分享,系统分析了日常乘用车、校车、配送车辆及长途卡车等不同类型车辆的运行与充电特性,并就其充电成本、充电时长以及对电网容量的需求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克雷因教授指出,随着汽车电动化转型不断推进,大部分电能可通过家庭、工作场所及卡车停车区等场景中的常规电源插座进行补给,这种模式有望成为未来主流的充电方式。因此,构建无处不在的乘用车充电基础设施,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克雷因教授与黄播app
师生围绕充电设施建设所面临的挑战、V2G技术的应用前景等议题展开了热烈交流。
随后,克雷因教授带来第二个主题报告——《Power Electronics and the Computing-Energy Nexus》,深入剖析了数据中心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及其“功率墙”瓶颈问题,并阐释了低能耗计算电路与高性能电力变换之间的辩证关系。他在总结传统数据中心供电架构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新兴AI数据中心为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克雷因教授强调,要应对数据中心供电中的各类难题,必须正确把握计算与能源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将二者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系统层面的协同设计。他同时指出,应积极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电力电子设计,以实现“AI驱动电力,电力赋能AI”的协同发展格局。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中,克雷因教授就电化学储能在数据中心供电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分享了其独到见解。
报告嘉宾介绍:
菲利普·T·克雷因教授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现任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荣休讲席教授,并兼任浙江大学杰出访问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涵盖面向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系统的高性能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化交通基础设施及可再生能源集成领域等。克雷因教授于2003年荣获IEEE威廉·E·纽厄尔电力电子奖,2021年获IEEE交通技术奖,2024年获浙江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克雷因教授目前担任IEEE交通电气化理事会杰出讲座学者。